
企业刑事风险应对实务
许睿
星来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xurui@xinglailaw.com
李汝佳
星来律师事务所
律师
lirujia@xinglailaw.com
在
复杂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常遭遇各类不法侵害,维权本属正当之举,但若因手段不当,受害者可能沦为涉刑对象。本文从笔者代理的一则“员工删文泄愤、企业造假报案”的案例切入,为企业敲响警钟,提供合法维权指引。
案例复盘
A公司是一家科技企业。员工钱某离职前,因对公司不满,利用未收回的后台权限,删除了公司官网全部文章,其中包含大量科研成果与项目案例,且数据无法恢复。
A公司虽迅速排查,却因拥有删除权限员工众多,一时难以锁定责任人。为尽快解决问题,实控人孙某决定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向警方报案。由于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在孙某授意下,A公司与B信息技术服务公司签订虚假网站修复合同,并伪造发票,虚构五万元修复费用作为损失证明。由此,案件得以立案,经侦查,钱某被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
在该案侦办过程中,孙某通过其关系人了解到其虚构的损失证据链尚不完整,便安排向B公司转款五万元以补齐证据链。然而,在审查批捕时,检察院发现了汇款时间节点存在矛盾,进而揭开了造假事实。结果,不仅未批准对钱某批捕,反而将A公司伪造证据的线索移送公安。A公司实控人孙某及受其指令签署网站修复合同、办理报案事宜的员工王某均因涉嫌诬告陷害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追究相关的刑事责任,相关案件目前正在办理中。
维权中的操作误区
本案中,A公司主要有以下三大操作误区:
误将“人脉”当捷径。孙某轻信关系人所谓“金额做高刑期更重”的暗示,寄望依靠与侦查人员的私人关系走捷径,而非通过合法的程序维权。这种做法忽视了刑事诉讼中“证据合法性”的基本要求,最终因证据造假被识破,不仅未能维权成功,反而暴露自身犯罪事实。
以虚构损失替代合法举证。关于公司遭受的实际损失,A公司未通过审计核算人力成本、恢复数据算力成本等方式合法证明损失,反而为求“高量刑”,以虚假合同编造修复费用,以满足立案条件。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虽一时奏效,却为后续刑事风险埋下隐患。
法务缺位致决策失焦。在报案过程中,公司既无内部法务参与,也未外聘律师,从报案罪名选择、证据收集到应对侦查等,均由孙某凭个人情绪决策。若有专业法务或律师提前介入,他们不仅可以精准分析案件性质,合理选择民事索赔或刑事报案路径,还能依法收集证据,协助企业避免陷入刑事风险。
合法维权路径指引
企业重要数据资料的管理权限应分明。孙某打算通过刑事报案排查责任人的根源在于公司对网站后台权限的管理过于宽松,导致无法通过内部系统直接定位操作人员。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合规体系,明确员工权限,对关键操作留痕,从源头降低员工恶意破坏,导致数据难以恢复的风险。具体做法包括定期审查员工权限,离职时及时收回权限,对重要数据备份并设置多重恢复机制等。同时,加强员工合规培训,提升法律意识,营造合规文化氛围。
企业维权应当通过合法程序进行。本案中,孙某等人没有通过科学方法核算并合法呈现企业实际损失,反而伪造证据,以期“惩治”钱某,最终却触犯刑律,付出沉重代价。民营企业往往缺乏健全的合规体系与风险预警机制,在社会变革的浪潮中,更需要坚持依法行事,通过合法的手段维权,切勿盲目迷信所谓“关系”,非法指导和指挥,导致自身陷入重大刑事风险。
法律事务决策应征询专业人士意见。民营企业往往重业务、轻法务。但面对维权事务,企业应建立法务或外部法律顾问主导的机制,从行为定性、路径设计到风险评估,均应由专业人士提前介入并提供指导。以笔者承办类似案件的经验,公司主张因员工删除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而遭受损失,可提供审计报告计算人力成本和恢复数据算力成本,综合判断是否达到刑事立案标准,以求得最佳的合法维权方案。
企业维权务必以合法性、正当性为前提,切不可因迷信“关系”或报复心理而致使维权路径发生方向性错误,进而触碰法律红线。本案中,A公司本是“员工破坏行为”的受害者,却因维权手段违法而陷入刑事风险,给民营企业的经营者敲响了警钟,只有严守法律,通过合法途径维权,才能真正实现维权目的,保障企业稳健发展。
本文刊载于《商法》2025年9月刊,原标题为“案例分析:企业维权如何避免陷入刑事漩涡”。
作者简介
.
许睿
北京星来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武汉大学法律硕士。擅长商事纠纷法律服务、公司事务法律服务及重大刑事辩护、企业合规,在商事纠纷、刑事辩护、公司纠纷、金融纠纷领域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过多例通过再审程序、三级评查程序为当事人挽回损失的成功案例。
业务领域:
重大商事纠纷、刑事辩护、公司事务。擅长在重大疑难案件中为当事人提供专业民商事法律服务、公司事务法律服务及刑事法律服务,在商事纠纷、公司纠纷、刑事辩护、等领域积累了实践经验。
.
李汝佳
北京星来律师事务所律师
在重大复杂民商事纠纷案件、企业合规、投资并购、破产相关衍生案件及不良资产处置、知识产权等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长期为客户提供常年法律顾问服务。
业务领域:
民商事争议解决,破产与不良资产,企业合规,投资并购,知识产权

北京总部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北大街8号华润大厦17层
武汉分所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黄浦国际中心10层1001室

排版:王昕
审核:管委会

相关资讯
2025-10-29
2025-10-28
2025-10-27
2025-10-24
2025-1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