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到法律,从律师到主任,王珺的成长之路既有苏格拉底式的自省,也有方法论上的突破。在一次次困惑与反思中,她将自己一次次放在“新来的”位置,她说“区区几十年,试试又能怎”。


在新则主办的新势力大会上,北京星来律师事务所主任、创始合伙人王珺分享了她作为“新来的”的故事。 

演讲 | 王珺 北京星来律师事务所主任、创始合伙人

来源 | NEXT 新势力大会 · 新则律界新势力榜单发布会

我叫王珺,是星来律师事务所的主任,但我确实也是“新来的”,因为我做律师虽然有十多年了,但在律所管理方面,我可能还是一个新手,还处于实习期。

01 

从哲学到法律:逻辑的力量

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叫做“认你自己”,这个大家应该都知道;但你们可能没有听过,他的珍藏版的名言“哲学系第一名的女生应当做律师”。格劳秀斯说苏格拉底说的对,我也觉得他说的挺对的,所以15年前我就开始学习法律。也许是逻辑思维的助力,自学三个月之后我就通过了司法考试,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新的行业。

在读大学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会问我,诶,你是学什么专业的?我说,哲学。同学的反应是,啊?哲学?当了律师之后,同样会有很多同行来问我,诶,你大学学什么专业的?我说,哲学。同行的反应是,哇!哲学!看,这就是认知的差异!

10年前我自己独立办的第一个刑事案件,是当事人被指控诈骗200多万,没有任何从轻减轻的情节,量刑妥妥的是10年以上的刑期。但是我没有放弃这个案子,我在厚厚的卷宗当中找到了一份对当事人非常有利的时间节点的证明,能够证明他没有诈骗的主观故意。

我记得那天是一个雨后晴天,艳阳高照,我正在开车,突然接到了法官的电话。法官说,王律师,你代理的这个付某某诈骗的案子判了。我小心翼翼地问,那是什么结果,你能告诉我吗?法官也没有遮掩,很自然地说判了无罪。听到这个结果后,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模糊了我的视线,但是我正开着车,为了驾驶安全、视野清晰,我下意识打开了雨刷器。当然,我的眼睛还是模糊的。

无罪判决书,我相信这是每一个刑辩律师的梦想,我这么早就实现了吗?掐掐自己的大腿,我发现这是真实的。我要感谢苏格拉底。

02 

创办律所:从“辅助”到“主任”

5年前,我追随大成律师事务所刑委会的主任赵运恒律师一起创办了星来律所。我记得那时候赵运恒律师给我说了一句九字箴言——我把它称为“苏格拉赵”的九字箴言,那就是:“你靠谱,在星来,做主任。”你们知道当时我的心理活动是什么样的吗?“我本是辅助,到星来打野,试试又能怎!”于是就有了现在的我。

这一路走来好像都很好很顺,为了证明我的资历,我也特意去挑染了我的白头发,不是一簇一簇的,而是一根一根的。我一点一点地克服了“娃娃脸”“女律师”这些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在朋友的眼中,我好像是律界的 rising star但是我说no,我这是 rising 白发,好像从此踏上了“白头发越多,能力越强”的物理外挂之路。

03 

刑辩之路:在反思中成长

我有一个好习惯——吾日三省吾身,但是省着省着,就省出事故了。一个数据犯罪的案件,我在鉴定意见所附的检材的截图中发现了四个字:修改日期。大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如果一个电子文件被打开,有了修改的痕迹,再保存关闭的话,文件的属性中就会有“修改日期”四个字。我发现这个修改日期是在办案机关提取数据的日期之后,这就说明,办案机关先提取了数据,然后进行了修改。虽然我们看不到被修改的内容是什么,但这就是赤裸裸的检材被修改的证明。

在法庭上就这个问题,我把鉴定人问得哑口无言,连法官都不可思议地追问鉴定人,鉴定意见的检材不是原始文件吗?鉴定人点头承认了。我心想,这下可好了,就连鉴定人都当庭承认检材并非原始文件,鉴定意见不就不能被认定了吗?如果指控的核心证据都不能被认定的话,那我是不是马上就要收获第二个无罪判决书了?“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我觉得我就是被偏爱的那个人。

过了几个月,法院的判决书下来了,我一看,果然这个鉴定意见没有被采信,判决书上直接写着“不予采信”四个大字。我非常高兴,但是我继续看,判决书的下面,还赫然写着一行字:“根据本案的言词证据,能够证明涉案数据的大量性。”结果是,当事人还是被判了刑,虽然最后多了一个“从轻处罚”,刑期比量刑建议要低很多。

这个案子让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因为实务当中,鉴定人能够出庭的就很少,出庭之后能够当庭承认检材并非原始检材的那就更少了。连实务中最难被打掉的鉴定意见都打掉了,这样还不能改变刑事案件结果的话,那我们刑辩律师还能做些什么呢?之前我一直笃信黑格尔所说的“存在即合理”,但是这个案子合理吗?我心中久久不能释怀,我觉得这个案子对我来说就是存在之谜。这个存在之谜困惑了我两年之后,我终于发现这个哲学问题并不是存在之谜的问题,而是方法论之谜的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大家都应该都认识中国人民大学著名的教授刘品新教授——剧透一下,刘教授现在也是星来律所的律师——他是电子证据的方面的大咖,他有一个刑事案件,也是数据犯罪案件,最后取得了检察院撤回起诉的无罪结果。

刘教授当时是怎么辩护的呢?他已经突破了传统的辩护思路。他从法院拷贝了近2tb的电子数据,这些电子数据需要进行大量的分析工作,数据的碰撞、 IP 地址的核实比对等等。做了这些工作之后,他发现在办案机关提取这些涉案数据之前,早已经有外部的数据植入了被告人的电脑,这说明什么?显而易见,说明这个案子当中有人在栽赃陷害。所以,这个案子刘教授打的是数据造假,他用的是一种技术击穿、降维打击,而我还在苦苦地纠结于法律判断,说得难听点,就像秀才打架,自说自话。

但是从此之后我也有了反思,哲学带给我的强逻辑思维让我一下子通透了,我就像武侠小说中被打通了任督二脉的主角一样。从此之后可能别人在翻刑法的第几条、刑诉法第几条的时候,我已经在查看系统日志的第几行了。以前我经常说,我认为怎样;但是现在我会说,我查看了数据,结果怎样。这是一个非常显著的差异,也是一个非常有说服力、非常有竞争性的差异。如果客户问,诶,你对这个事情确定吗?我说我不确定,但是数据说明了XXXX。所以我们不要再沉迷于法律逻辑自嗨了,电子数据才是刑事辩护的新战场。

04 

敬畏星空,敬畏创新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现在我想说:“认识你的数据!也许下一个无罪判决就藏在某一行系统日志当中。德国哲学家康德有一句名言:我敬畏两样东西,一样是头顶的星空,另外一样是心中的道德律。我想说,我敬畏星空,同时也敬畏“新”空——不沉迷于资历,永远让自己成为“新来的”,才会不断地开创新的天地。

最后我要感谢苏格拉底,感谢格劳秀斯,是他们让我同时插上了哲学和法律的翅膀;我要感谢“苏格拉赵”赵运恒律师,他说“不创新,勿宁死”,引领了我们星来的文化和我个人的成长;我要感谢“苏格拉刘”刘品新教授,是他带我走进了电子数据辩护的新世界。

是的,区区几十年,试试又能怎?我是王珺,是哲学系第一名的女律师,是擅长电子数据辩护的女律师。

- End -



北京总部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北大街8号华润大厦17层东区



武汉分所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黄浦国际中心10层1001室



排版:王昕

审核:管委会

相关资讯